我市早稻收购工作圆满结束
|
|||||
| |||||
今年我市早稻收购工作从7月21日开始至9月8日结束,共收购到早稻947吨,较去年增加399.28吨,增幅达72.9%,收购数量创近年来新高。今年早稻产量丰收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种植面积增长明显。据农业农村局统计,我市早稻种植面积约4200亩,较去年增长50.8%,其中普陀区种植3200亩,岱山县种植1000亩。 二是收购政策落实到位。今年早稻三等最低收购价为2.64元/公斤,相较于去年增加了0.02元/公斤,极大提高农户售粮积极性。同时我市实行价外补贴奖励政策,每交售50公斤奖励30元,此外还提供海岛运输补贴,本岛补贴0.08元/公斤,外岛补贴0.12元/公斤,有效减少了农户运输负担。 三是前置服务有效保障。按照“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机等粮”的要求,合理布局收购网点,同时广泛开展浙江粮仓等数字化系统应用,有效提高收购效率,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我市早稻实行应收尽收、应订尽订,地产收购的早稻主要用于临时储备,在收购结束后择时进行拍卖销售。接下来我市将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首先是对超标粮进行闭环处置,将收购上来的超标早稻定向销售给饲料企业,确保超标粮不流入口粮市场;二是及时进行早稻价外补贴的结算,切实保障种粮农户利益。 |
|||||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