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发改动态

我市发布“1+4+N”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24—2027年)

发布日期:2025-01-07 17:05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工作,打造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志性成果,让海岛群众更加可感可及。为进一步破解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人口发展趋势不匹配、不适应问题,科学规划、统筹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布局,近日,我市印发《舟山市“1+4+N”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1+4+N”为重点打造区域,通过分层分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建立以人口发展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

图片1.png

“1+4+N”中的“1”为舟山本岛(含本岛及相连岛屿);“4”包括岱山大岛(含岱山岛及相连岛屿)、泗礁大岛(含泗礁岛及金鸡山岛)、六横岛和衢山岛;“N”为除“1+4”岛之外的乡镇节点岛和有人居住小岛。

根据《规划》,我市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施“统筹市域一体规划、提升大岛承载能力、兜住小岛民生底线、引导人口转移集聚”四大路径,构建与人口规模结构、流动趋势、海岛功能相匹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7年,全面打破按行政区域、户籍人口等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方式,建成与人口规模、结构、流动趋势相匹配的“1+4+N”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市域一体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统筹体系,实现布局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提升、资源集约高效,城乡、区域、人群等差距持续缩小,在全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为此,我市将实施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教育方面,扩大舟山本岛城区学位供给,提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切实满足学龄人口入学入园需求。坚持先建后撤,完成撤并一批小规模学校、新居民子女学校、低端民办幼儿园。推动“县中崛起”,全面提升海岛高中办学品质。实施新居民子女学校(民办幼儿园)有序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公办入学“两区一城”保障机制,到2027年实现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100%。

医疗卫生方面,加快舟山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建设、市口腔医院迁建、普陀医院扩建等工程。加大泗礁、岱山、六横、衢山等大岛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整合力度,迁建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普陀二院,建设嵊泗县县级医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全科和住院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深化“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完善“巡回诊疗船”建设方案,推动巡回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到2025年,千人以下海岛农村地区“巡回诊疗”覆盖率达到100%。

养老方面,实行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到2025年,全市特困人员和经济困难完全失能老年人按需县(区)域集中供养覆盖率达100%。积极谋划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等一批中高端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因地制宜改扩建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设施。稳妥有序撤并转型规模小、运营弱、设施旧的养老机构,按需设置综合型民生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幸福食堂+中央厨房+照料中心+邻里互助”的海岛特色助餐服务体系,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民生服务综合体转换。

社会保障方面,稳步推进社保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医保一体化试点。提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制定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域推进社保“一网通办、一窗统办”无差别经办模式。创新海岛基层就诊医保移动支付模式,持续扩大定点医药机构全国联网结算覆盖面。降低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以家庭为单位的大病起付和费用负担兜底机制。发展特色商业护理保险,实现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功能互补和有效衔接,完善困难人员社会救助护理再保障。

就业创业方面,依托舟山市人才创业园,发挥高校产教融合创新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合作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实施渔农民转移人口“131”服务行动,将渔农民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就业重点群体保障范围,开展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构建以“市县(区)零工市场+乡镇街道零工驿站”等服务点为主的具有海岛特色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推进省市合作共建全省首家舟山海洋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专业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辐射延伸。

文体服务方面,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创意园区等场地,打造一批融合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体空间。积极推动海岛公园标志性工程以及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登山步道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金边银角”,将体育运动设施、体育活动场地等体育健身设施有机嵌入城市各个角落。扩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范围,实施错时开放、夜间开放,创新服务形式。

便民设施方面,加快实现供水管理运行城乡一体化、全市一体化,推动城乡便民燃气服务一体化提升,补齐供气一体化基础设施短板。科学布设公交场站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提升路网建设,推进水路客运一体化改革,优化调整本岛至大岛、大岛至小岛以及小岛之间的民生航线。实施城乡物流共配体系改革,补齐完善农村三级寄递物流网络,开展城乡快递物流服务一体化“客货邮融合”试点。

图片2.png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