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以“智”赋能勾画数字乡村新图景
|
|||||
| |||||
普陀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围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加大数字赋能力度,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弯道超车”,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数治提效,建设未来乡村样板地。聚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各村特色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方案,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乡创未来、共富市集”主题、“旅游+”主题、“红色研学”主题等未来乡村。全面贯通应用“浙里未来乡村在线”,接入“家文化”、“健康舟山”、“享优待”、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特色应用,实现岛域数据“全面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应用“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形成治理、服务、邻里共融新格局。截至目前,我区已创成省级未来乡村2个,其中东极岛未来乡村列入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之强村富民产业振兴模式。 二是数智管理,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浙江乡村大脑”平台,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数字化“E网扫净”特色应用迭代升级,贯通浙农帮扶、浙农经管等省级应用,提高乡村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截至目前“E网扫净”已在桃花、展茅、登步、蚂蚁、白沙等5个镇街管委会共20个村扩面运行,2200余户低收入渔农民实现动态监测帮扶,渔农村“三资”管理基本实现全方位监督、一体化收支、全留痕审批、无现金支付、大数据分析、阳光化交易和实时化公开。 三是数智引领,打造未来产业新阵地。推动农艺农机深度融合,建设集智能作业、管理规范、示范引领蔬菜智能设施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1个。借助浙农优品、浙江乡村大脑、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预测预警、天气预报、在线咨询与智能诊断、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数字化服务。同时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以“城区辐射海岛”的方式赋能各离岛乡镇电商产业,提供公益直播带货、农产品推广、电商咨询等公共服务,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年货节专场、中秋节专场等直播活动18场,其中公益类助农直播5场,总计产生订单1581个,销售产品8.99万元。(农经处) |
|||||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